欢迎来到一丰文章网网!

一丰文章网

你想看的都在这里
一丰文章网
当前位置:

大黄有什么功效?_1

来源:综合资讯 时间:10-09 10:17:25浏览0次

大黄有什么功效?

大家好,我是小编,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大黄有什么功效?的问题。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,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,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。

文章目录列表:

大黄有什么功效?

2.牛耳大黄的主要价值

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(Rheumpalmatum)、唐古特大黄(R.tanguticumMaximexBalf)、药用大黄(R.officinaleBaill.)的干燥根及根茎,又称生军、将军、川军。性味苦、寒。有泻实热、下积滞、化瘀、解毒功效。用于实热便秘、积滞腹痛、湿热黄疸、急性阑尾炎、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症。主产青海、甘肃、四川、陕西等省。

唐古特大黄,又名:鸡爪大黄。

多年生高大草本,高2米左右,与上种相似。茎无毛或有毛。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,直径40~70厘米,3~7掌状深裂,裂片狭长,常再作羽状浅裂,先端锐尖,基部心形;茎生叶较小,柄亦较短。圆锥花序大形,幼时多呈浓紫色,亦有绿白色者,分枝紧密,小枝挺直向上;花小,具较长花梗;花被6,2轮;雄蕊一般9枚;子房三角形,花柱3。瘦果三角形,有翅,顶端圆或微凹,基部心形。花期6~7月。果期7~9月。

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。分布青海、甘肃、四川。西藏等地。

药用大黄,又名:南大黄。

多年生高大草本,高1.5米左右。茎直立,疏被短柔毛,节处较密。根生叶有长柄,叶片圆形至卵圆形,直径40~70厘米,掌状浅裂,或 缺刻及粗锯齿,先端锐尖,基部心形,主脉通常5条,基出,上面无毛,或近州'脉处具稀疏,的小乳突,下面被毛,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;茎生叶较小,柄亦短;叶鞘简状,疏被短毛,分裂至基部。圆锥花序,大形,分枝开展,花小,径3~4毫米,4~10朵成簇;花被6,淡绿色或黄白色,2轮,内轮者长圆形,长约2毫米,先端圆,边缘不甚整齐,外轮者稍短小;雄蕊9,不外露;子房三角形,花拄3。瘦果三角形,有翅,长约8~10毫米,宽约6~9毫米,顶端下凹,红色。花果期6~7月。多生长于排水良好的山地。分布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
以上植物的茎或嫩苗统称为大黄茎,亦供药用。

形态特征

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肉质肥大,木质化,不分叉,呈萝卜形,有的具数个分叉,呈牛头形。茎直立,不分枝,高90-120厘米,中空,有纵沟和短柔毛。根生叶大,近圆形,掌状深裂。花序圆锥形,分枝紧密,小枝向上挺直,数枚簇生于各节。花小,数朵簇生,绿白色或浓紫色。瘦果红色,三角形,长圆,具3个棱翅,顶部圆形或微凹,基部心形。

生长习性

性喜冷凉气候,耐寒,忌高温。野生于我国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区;家栽在1400米以上的地区。气候条件:冬季最低气温要在-10℃以上,夏季气温不超过30℃,无霜期50-180天,年降雨量为55-1000毫米。对土壤要求较严,一般以土层深厚、富含腐殖质、排水良好的壤上或砂壤上最好。在黏重酸性的土壤栽种,造成根茎生长不良,影响产量。排水不良、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块,不宜种植。大黄忌连作,需经4-5年后再种,宜与豆科、禾本科作物轮作,或以党参、黄连为前作。

大黄种子容易萌发,在15-25℃的温度条件下,发芽率可达85%以上,种子寿命为l-2年。

大黄种植技术

1.选地、整地

大黄是一种深根性植物,主根可深入土层30-45厘米,选地以疏松、排水良好的砂壤山坡地为好,前茬作物玉米、马铃薯等收获后,结合深耕施足基肥,每亩施厩肥4000-5000千克,在贫瘠的土壤上,还可增加施肥量。

2.繁殖方法

主要用种子繁殖,也可用芽繁殖。种子繁殖又分 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。

(1) 在初秋或早春进行。 按行株距70厘米X60厘米穴播,穴深3厘米左右,每穴播种5-6粒,覆土2厘米左右。每亩用种量2-2.5千克。

(2)育苗移栽为了节约种子和提高土地利用率,或在春季干旱,不宜 栽培的地区,常采用播种育苗,移栽大田。方法是在整好地作宽1.2米、长21米的高畦,四边开好排水沟。横向在畦上开沟条播,行距12厘米,深5厘米,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,覆土2-3厘米,再覆一层草。发芽出土后揭去覆草。注意拔草,5-6月施一些稀人粪尿追肥。过冬时10月下旬在大黄苗行上培土3-5厘米,以防幼苗受损,第二年移栽。

育苗第二年的4月中旬(谷雨)或8月下旬(处暑)移栽。将苗挖出后把幼苗侧根剪去,在整好的土地上,及时栽植,株行距各60厘米,挖穴15-30厘米深,每穴1株,覆土,埋住芦头,压实土壤,使根与土紧密结合。

移栽时可采取“曲根定植”,即定植时将种苗根尖端向上弯曲呈L形,可大大降低植株的抽薹率。

(3)子芽繁殖在收获大黄时,将母株根茎上萌生健壮而较大的子芽摘下种植。过小的子芽可栽于苗床里,第二年秋天再行定植。为防止伤口处腐烂,栽种时可在伤口涂上草木灰。

3.田间管理

(1)中耕除草大黄 年幼苗小,杂草易生,结合松土要勤除草,在行间种植大豆、玉米,抑制杂草生长。第二至三年,在5月上旬、7月中旬除草松土,并在根部多培土。

(2)施肥大黄为喜肥植物,除施基肥外,每年还需进行追肥2-3次。 年6月亩追饼肥50千克,过磷酸钙10-20千克。第二年追肥2次,分别于5月、6月在行间开沟施入人粪尿,或过磷酸钙20-30千克,氯化钾10-20千克,施后覆土,浇水。

(3)打薹大黄栽种后,第二年开始抽薹开花,除留种地外,其余植株的花薹摘掉,打薹应在晴天进行。

4.病虫害防

治病害主要为根腐病,多在8—9月雨季发生,或在高温多湿时发生,常在大黄收获的当年,或前一年发生。根部顶端开始变黑腐烂,叶片同时变黄,以至枯死。防治方法是注意排除积水,及时松土。打薹后,用土理好打薹的伤口,或用生石灰水消毒。发病后及早拔除病株,秋季收集枯枝叶烧毁,减少病菌来源。虫害有蚜虫,6-7月为害严重,可用乐果乳剂2000倍喷洒。鼠害可诱杀或人工扑杀。

5.采收与加工

大黄栽种2-3年后,在9-10月地上部枯萎时收获。收时,先剪去地上部分,将根茎与根全部挖出,仔细将土抖掉,过大的根茎可切成几块,中、小形的切成片,风干、晒干或烘干。干后装于木箱或撞药设备内冲撞,撞去粗皮,露出**即可。每亩可收干货400千克左右。

牛耳大黄的主要价值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川大黄的功效与作用,以及川大黄的副作用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本文目录一览:1、中药大黄的功效2、大黄功效主治是什么?怎样鉴别?3、大黄有什么功效?4、大黄有什么作用和功效中药大黄的功效中药大黄的功效

大黄是常用的一味中药,又名将军、川军、锦纹,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、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。

大黄性寒、味苦,可归脾经、胃经、大肠经、肝经、心经,具有泻下攻积、清热泻火、凉血解毒、活血祛瘀的功效。

传统上人们多用大黄治疗实热便秘、积滞腹痛、泻痢不爽、湿热黄疸、血热吐衄、目赤咽肿、痈肿疔疮、淤血闭经、跌打损伤、水火烫伤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上说:

大黄“主下淤血、血闭、寒热,破症瘕积聚、留饮宿食,荡涤肠胃,推陈致新,通利水谷,调中化食,安和五脏。

”虽然大黄以攻下泻实闻名而被称为“将军”,但其实际用途非常广泛。

在可查到的清官医案中,大黄的用量在所有药物的用量中排名第十位。

宣统皇帝溥仪6岁那年,因胃口壅滞导致恶心腹痛、手心发热。

御医便采用熟大黄等药为他治疗,很快使其痊愈。

年逾古稀的慈禧太后曾因肝胃积热而导致眼目不爽,也是在服用了酒制大黄等药后康复的。

此外,清代不少皇帝还常用大黄泡茶来防病治病。

这是因为大黄在具有泻下作用的同时,又有收敛止泻的作用。

它虽然可使人的大便次数增加,却不会导致脱水,也不会因苦寒而影响胃肠的功能。

而且,若将大黄久煎还可降低其泻下的作用。

从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看,大黄具有收敛、止血、解痉、利胆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寄生虫、抗肿瘤、降血压等作用。

根据大黄的这些作用,人们在临床上主要用其治疗以下疾病:

可治疗蛔虫性肠梗阻:

取大黄20克,花椒10克,麻油100克。

先将花椒置于麻油中加温,继投大黄,随即离火,晾凉后去渣,分两次服下。

患者服药后约3小时开始排气,进而腹痛会减轻,连续服用可使蛔虫随大便排出。

可治疗麻痹性肠梗阻:

取大黄、芒硝各10克,厚朴、枳壳各6克,冰片3克。

将上药共研细末,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后填敷脐部,再用纱布覆盖,用胶布固定,并可将热水袋敷在其上。

每日换药一次。

可治疗小儿中毒性肠麻痹:

将生大黄放入50-100毫升的开水中浸泡,用晾至约37摄氏度的浸液给患儿灌肠(保留10~20分钟),每日灌2-3次。

每次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决定大黄的用量:1岁以内的`患儿用5-10克;1”3岁的患儿用10~15克;3-6岁的患儿用15-20克;6-12岁的患儿用20-30克。

可治疗肠痈:

取大黄、芒硝各30克,大蒜20克,鲜败酱草50克,鲜紫花地丁40克。

将上药共捣烂如泥,外敷于麦氏点(阑尾处),每日换药一次。

可治疗肠胀气:

将大黄50克研成细末,用醋调成糊状,外敷于双侧涌泉穴上,每次敷2小时,必要时可每日敷2-3次。

患者一般敷药一小时后即可出现肠蠕动和排气现象。

可治疗痈肿疔疮:

取大黄末15克(局部有脓液者可加皂角刺末10克),用鸡蛋清调匀后外敷于患处,每日换药一次。

可治疗烫伤:

取生大黄末30克,将鸡蛋黄炼油后与大黄末混匀,外敷于患处,每日换药一次。

可治疗脉管炎:

取大黄、芒硝各60克,乳香、没药各30克,露蜂房、透骨草各20克,紫花地丁30克。

将上药共研为细末,用猪油将其调匀后外敷于患处,早晚各敷一次。

可治疗烧伤:

将大黄浸于95%的酒精中(按1:4的比例),半个月后滤取浸液,并装入无菌的喷雾器内,每日朝烧伤创面喷射4~5次。

目前,日本学者已从大黄中分离出120多种成分。

澳大利亚人已经开始用大黄加三七片治疗肥胖症;比利时人则在咖啡中添加大黄以达到减肥的目的;德国、瑞士等还把大黄作为糖果、饼干的辅料。

国际性的大黄专题研讨会已举行过两次。

因此,我们有理由相信,随着人们对大黄研究和开发的不断深入,大黄这味 的“将军”必将更显神通。

;

大黄功效主治是什么?怎样鉴别?大黄

又名:将军、川军

性味归经味苦,性寒;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经。

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

大黄具有泻下攻积、清热泻火、止血、解毒、活血祛淤等多种功效,是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,并以其攻下泻实之力而闻名,自古皆称其为“将军”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,大黄“主下淤血,治血闭寒热,破症瘕积聚,荡涤肠胃,推陈致新,通利水谷,调中化食,安和五脏。

”现代药理研究显示,大黄还具有利胆、抗菌降脂、降低尿素氮等作用。

大黄小档案

掌叶大黄、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、甘肃等地,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。

大黄属于蓼科植物,掌叶大黄、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均可作为中药材使用。

一般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,风干、烘干或晒干。

现代研究发现,大黄中主要含有番泻苷、大黄酸、大黄素、芦荟大黄素、大黄素甲醚、大黄酚、鞣质、钾、钙、镁等成分。

功效主治

功效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止血,解毒,活血祛淤。

主治1.用于大便煤结,热结便秘等属实证者。

2.用于火热上炎引起的目赤,咽喉肿痛,牙龈肿痛等。

3.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、咯血等症。

4.用于淤血凝滞引起的产后腹痛,月经不通,跌打损伤等症。

5.外敷用于热毒疮疖及烧烫伤。

类似药物比较

大黄,根呈圆柱形、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,外皮棕褐色,除去外皮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,质坚实,断面淡红棕色,木部发达,具放射纹理,根茎横切面髓部较宽,可见星点,排列呈环状或散状,气清香,味苦而微涩,嚼之粘牙,有沙砾感。

伪品大黄,根呈圆柱形或纵剖成不规则条块状,外皮棕褐色,多已刮除,表面黄棕色,横断面橙红色至黄棕色,根木部宽广,射线细密,红棕色,根茎横切面无星点,气不清香而浊,味先涩后苦。

注意事项

1.大黄入煎剂应后下,或用沸水泡服,否则会减弱药效。

2.服用大黄后,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,故小便、汗液可出现**。

3.女性胎前产后、怀孕期、月经期、哺乳期忌用。

4.脾胃虚弱、气血虚弱、无积滞或无淤血者忌用。

5.阴疽或痈肿溃后脓清、正气不足者慎用。

大黄有什么功效?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(Rheumpalmatum)、唐古特大黄(R.tanguticumMaximexBalf)、药用大黄(R.officinaleBaill.)的干燥根及根茎,又称生军、将军、川军。

性味苦、寒。

有泻实热、下积滞、化瘀、解毒功效。

用于实热便秘、积滞腹痛、湿热黄疸、急性阑尾炎、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症。

主产青海、甘肃、四川、陕西等省。

唐古特大黄,又名:鸡爪大黄。

多年生高大草本,高2米左右,与上种相似。

茎无毛或有毛。

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,直径40~70厘米,3~7掌状深裂,裂片狭长,常再作羽状浅裂,先端锐尖,基部心形;茎生叶较小,柄亦较短。

圆锥花序大形,幼时多呈浓紫色,亦有绿白色者,分枝紧密,小枝挺直向上;花小,具较长花梗;花被6,2轮;雄蕊一般9枚;子房三角形,花柱3。

瘦果三角形,有翅,顶端圆或微凹,基部心形。

花期6~7月。

果期7~9月。

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。

分布青海、甘肃、四川。

西藏等地。

药用大黄,又名:南大黄。

多年生高大草本,高1.5米左右。

茎直立,疏被短柔毛,节处较密。

根生叶有长柄,叶片圆形至卵圆形,直径40~70厘米,掌状浅裂,或 缺刻及粗锯齿,先端锐尖,基部心形,主脉通常5条,基出,上面无毛,或近州'脉处具稀疏,的小乳突,下面被毛,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;茎生叶较小,柄亦短;叶鞘简状,疏被短毛,分裂至基部。

圆锥花序,大形,分枝开展,花小,径3~4毫米,4~10朵成簇;花被6,淡绿色或黄白色,2轮,内轮者长圆形,长约2毫米,先端圆,边缘不甚整齐,外轮者稍短小;雄蕊9,不外露;子房三角形,花拄3。

瘦果三角形,有翅,长约8~10毫米,宽约6~9毫米,顶端下凹,红色。

花果期6~7月。

多生长于排水良好的山地。

分布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
以上植物的茎或嫩苗统称为大黄茎,亦供药用。

形态特征

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肉质肥大,木质化,不分叉,呈萝卜形,有的具数个分叉,呈牛头形。

茎直立,不分枝,高90-120厘米,中空,有纵沟和短柔毛。

根生叶大,近圆形,掌状深裂。

花序圆锥形,分枝紧密,小枝向上挺直,数枚簇生于各节。

花小,数朵簇生,绿白色或浓紫色。

瘦果红色,三角形,长圆,具3个棱翅,顶部圆形或微凹,基部心形。

生长习性

性喜冷凉气候,耐寒,忌高温。

野生于我国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区;家栽在1400米以上的地区。

气候条件:冬季最低气温要在-10℃以上,夏季气温不超过30℃,无霜期50-180天,年降雨量为55-1000毫米。

对土壤要求较严,一般以土层深厚、富含腐殖质、排水良好的壤上或砂壤上最好。

在黏重酸性的土壤栽种,造成根茎生长不良,影响产量。

排水不良、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块,不宜种植。

大黄忌连作,需经4-5年后再种,宜与豆科、禾本科作物轮作,或以党参、黄连为前作。

大黄种子容易萌发,在15-25℃的温度条件下,发芽率可达85%以上,种子寿命为l-2年。

大黄种植技术

1.选地、整地

大黄是一种深根性植物,主根可深入土层30-45厘米,选地以疏松、排水良好的砂壤山坡地为好,前茬作物玉米、马铃薯等收获后,结合深耕施足基肥,每亩施厩肥4000-5000千克,在贫瘠的土壤上,还可增加施肥量。

2.繁殖方法

主要用种子繁殖,也可用芽繁殖。

种子繁殖又分 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。

(1) 在初秋或早春进行。

按行株距70厘米X60厘米穴播,穴深3厘米左右,每穴播种5-6粒,覆土2厘米左右。

每亩用种量2-2.5千克。

(2)育苗移栽为了节约种子和提高土地利用率,或在春季干旱,不宜 栽培的地区,常采用播种育苗,移栽大田。

方法是在整好地作宽1.2米、长21米的高畦,四边开好排水沟。

横向在畦上开沟条播,行距12厘米,深5厘米,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,覆土2-3厘米,再覆一层草。

发芽出土后揭去覆草。

注意拔草,5-6月施一些稀人粪尿追肥。

过冬时10月下旬在大黄苗行上培土3-5厘米,以防幼苗受损,第二年移栽。

育苗第二年的4月中旬(谷雨)或8月下旬(处暑)移栽。

将苗挖出后把幼苗侧根剪去,在整好的土地上,及时栽植,株行距各60厘米,挖穴15-30厘米深,每穴1株,覆土,埋住芦头,压实土壤,使根与土紧密结合。

移栽时可采取“曲根定植”,即定植时将种苗根尖端向上弯曲呈L形,可大大降低植株的抽薹率。

(3)子芽繁殖在收获大黄时,将母株根茎上萌生健壮而较大的子芽摘下种植。

过小的子芽可栽于苗床里,第二年秋天再行定植。

为防止伤口处腐烂,栽种时可在伤口涂上草木灰。

3.田间管理

(1)中耕除草大黄 年幼苗小,杂草易生,结合松土要勤除草,在行间种植大豆、玉米,抑制杂草生长。

第二至三年,在5月上旬、7月中旬除草松土,并在根部多培土。

(2)施肥大黄为喜肥植物,除施基肥外,每年还需进行追肥2-3次。

年6月亩追饼肥50千克,过磷酸钙10-20千克。

第二年追肥2次,分别于5月、6月在行间开沟施入人粪尿,或过磷酸钙20-30千克,氯化钾10-20千克,施后覆土,浇水。

(3)打薹大黄栽种后,第二年开始抽薹开花,除留种地外,其余植株的花薹摘掉,打薹应在晴天进行。

4.病虫害防

治病害主要为根腐病,多在8—9月雨季发生,或在高温多湿时发生,常在大黄收获的当年,或前一年发生。

根部顶端开始变黑腐烂,叶片同时变黄,以至枯死。

防治方法是注意排除积水,及时松土。

打薹后,用土理好打薹的伤口,或用生石灰水消毒。

发病后及早拔除病株,秋季收集枯枝叶烧毁,减少病菌来源。

虫害有蚜虫,6-7月为害严重,可用乐果乳剂2000倍喷洒。

鼠害可诱杀或人工扑杀。

5.采收与加工

大黄栽种2-3年后,在9-10月地上部枯萎时收获。

收时,先剪去地上部分,将根茎与根全部挖出,仔细将土抖掉,过大的根茎可切成几块,中、小形的切成片,风干、晒干或烘干。

干后装于木箱或撞药设备内冲撞,撞去粗皮,露出**即可。

每亩可收干货400千克左右。

大黄有什么作用和功效别名黄良、火参、肤如、将军、锦纹大黄、川军、峻、蜀大黄、牛舌大黄、锦纹、生军、香大黄、马蹄黄

禁忌人群脾胃虚寒、血虚气弱、妇女胎前、产后、月经期及哺乳期均忌用。

大黄的基本介绍

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,也是中药材的名称。

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,“大黄”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。

在中国,大黄主要作药用,但在欧洲及中东,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,茎红色。

气清香,味苦而微涩,嚼之粘牙,有砂粒感。

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。

除去细根,刮去外皮,切瓣或段,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。

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、清湿热、泻火、凉血、祛瘀、解毒等功效。

大黄的功效与作用

大黄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。

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很 的。

1.大黄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、抗衰老抗氧化作用、能够调节免疫、抗炎、解热作用、抗病原微生物作用、降血脂、止血作用、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、促进胰液分泌、抑制胰酶活性、利胆、保肝、泻下作用。

2.大黄有抗感染作用,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,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,其次为白喉杆菌、伤寒和副伤寒杆菌、肺炎双球菌、痢疾杆菌等。

3.大黄能增加肠蠕动,抑制肠内水分吸收,促进排便。

4.还有止血、保肝、降压、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。

5.生大黄能够够泻热通肠,逐瘀通经,凉血解毒。

用于瘀血经闭,跌打损伤,湿热黄疸,血热吐衄,实热便秘,积滞腹痛,肠痈腹痛,泻痢不爽,目赤,咽肿,痈肿疔疮,外治水火烫伤;上消化道出血。

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。

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。

加工炮制

1.净制除去杂质,洗净。

2.切制洗净,润透、切厚片、或块晾干。

大小个分开,略浸,捞出,淋润至透,切厚片或小方块,晾干或低温干燥。

加水稍浸泡、润透,切成1.5—5毫米厚的片,晒干或晾干。

取大 用低温烘脆,磨成细粉,过筛即可。

服用方法

内服:煎汤,3-12g;泻下通便,宜后下,不可久煎;或用开水泡渍后取汁饮;研末,0.5-2g;或入丸、散。

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或煎水洗、涂。

煎液亦可作灌肠用。

关于川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和川大黄的副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收藏本站。

大黄的作用与功效 土大黄与大黄的区别

药用价值

出处:《草木便方》

别名:土大黄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四季菜根(《四川中药志》),火风棠(《重庆草药》),羊蹄根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。

来源:为蓼科植物皱叶酸模的根。4~5月采。

药理作用:抗肿瘤作用:小鼠大腿肌肉接种肉瘤-37后6天,1次皮下注射皱叶酸模根的醇提取物,6~48小时后取肿瘤检查,可见到药物对肿瘤的伤害作用;其酸性提取物效力可更强。

性味:苦,寒。①《草木便方》:苦。②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苦,寒。③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:酸苦,寒,有小毒。

归经:入心、肝、大肠经。

①《闽东本草》:入脾经。

②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入心,肝,大肠经。

功能主治:

清热凉血,化痰止咳,通便杀虫。治急性肝炎,慢性气管炎,吐血,血崩,血小板减少性紫瘢。大便燥结,痢疾,疥癣。秃疮,疔,疖。

①《草木便方》:活血,补精,壮力。能走表。捣烂合稠靛缸水,搽疥癣秃癞。
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解毒,清热,消疮癣。治大便燥结。

③《重庆草药》:清火,解毒,清血热,利便。治吐血诸症。酒炒能调气敛血,治红崩。

④《闽东本草》:除热,杀虫,排脓拔毒。治白秃疮,癣,疔,疖。

⑤《齐齐哈尔中草药》:治出血性紫斑,血小板减少和内出血。

⑥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清热凉血,润肠通便。治急性肝炎,经闭腹胀,无名肿毒。

⑦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:清热解毒,消炎退肿,止血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0.6~1两。外用:捣敷,磨汁涂或煎水洗。

注意:《四川中药志》:脾虚泄泻者忌用。

附方:

①治干性癣和湿性癣:土大黄根汁六钱,米醋六钱,枯矾末一钱五分,调匀蘸擦患部。(《闽东本草》)

②治疥疮:牛耳大黄四两,老君须二两。炖猪筒子骨服。(《重床草药》)

③治吐血:鲜牛耳大黄,炖杀口肉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
④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瘢:羊蹄五钱。水煎分两次服,每日一剂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
⑤治崩漏,胃溃疡出血,血小板减少症:土大黄三钱。水煎服,或土大黄、乌贼骨各半,为末。每次冲服一钱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
⑥治痢疾:土大黄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
⑦治淋症:羊蹄五钱,蝉蜕3个。水煎,日二服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
临床应用:治疗慢性气管炎:可使症状、体征明显好转,同时能增进食欲、改善睡眠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。对预防感冒也一定作用。对于血中白细胞总数偏高、肺纹理增粗、轻度肺气肿者,治疗后亦有明显改善。

① 用羊蹄根煎剂及丸剂(30%羊蹄根煎液,日服3次,每次30毫升;羊蹄根干品研粉,炼蜜为丸,每丸含干粉3克,日服3次,每次1粒)治疗314例,以10天为一疗程,用药2~21个疗程不等。结果近期控制9例(2.8%),显效56例(17.8%),好转198例(63%),无效51例(16.3%)。又曾应用3个不同的复方:一羊蹄根50克,双花10克,水煎分2次服;二羊蹄根、满山红、黄芩各5钱,水煎加糖分两次服;三羊蹄根、穿山龙、黄芩,按3:2:1的比例,水煎浓缩成原生药量的1.5倍,日服2次,每次30~60毫升。3个复方各治疗数十例 百例,有效率较单方煎剂略高。上列单方或复方煎剂,个别病例在服药初期曾出现头晕及轻度腹泻等副作用,数日后均自行消失;长期服用亦未见不良反应。

② 从羊蹄根中提取有效成分总蒽醌,每次120毫克,日服3次,治疗50例,服药10天,显效10例,好转8例,2例中途停药。服药过程中未见副作用。

?羊蹄作用与功效,有什么副作用?

导语:土大黄又可叫血三七、金不换,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中医药材。其性凉,味苦、辛,一般用于治疗便秘、烧烫伤、痈疖肿毒等病症。日常生活中,一些人会把土大黄与大黄混淆,常常错把大黄当成土大黄。那么,它们二者有何区别?食用土大黄又有哪些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作用呢?下面,笔者就为您介绍土大黄的作用与功效与土大黄与大黄的区别。

土大黄又可叫血三七、金不换,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中医药材。

土大黄简介

土大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,高1米左右。根肥厚而大,**。茎直立,紫绿色。基生叶具长柄;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15~25厘米,宽6~16厘米,先端钝,基部圆形或心形,全缘,背面有明显的疣状凸起,茎生叶卵状披针形,互生,茎上部叶渐小,变为苞叶,叶脉红色;托叶膜质。夏季开淡绿色小花,由叶腋抽出花轴,轮生多数小花,排列成大形圆锥花序。花被6片,雄蕊6,雌蕊子房1室,顶端有3花柱,柱头毛状。瘦果卵形,有3棱,茶褐色。

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

土大黄有清热解毒,止血,祛瘀,通便,杀虫之功效。主治肺脓疡,肺结核咯血,衄血,流行性乙型脑炎,急、慢性肝炎,便秘;外用治跌打损伤,烧烫伤,痈疖肿毒,流行性腮腺炎,疥疮,湿疹,皮炎。

1、汪连仕《采药书》:治吐血。军中箭伤,罨之。

2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无名肿毒,消血热。

3、《湖南药物志》:疏风祛湿,杀虫止痒,清热解毒。

4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开胃健脾,补体虚力弱。

5、《纲目拾遗》:破瘀生新。治跌打,消痈肿,止血;愈疥癣,和糖醋捣擦。治肺痈。

土大黄有清热解毒,止血,祛瘀,通便,杀虫之功效。

土大黄的药用附方

1****、治腮腺炎

鲜土大黄根、鲜天葵根各适量,酒糟少许,捣烂外敷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2****、治脚肿烂及小儿清水疮

土大黄根捣烂敷患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3****、治癣癞

土大黄根以石灰水浸二小时,用醋磨搽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4****、治肿毒初起

金不换草,根叶不拘,五钱。捣碎,陈酒煎服。(《百草镜》)

土大黄与大黄的区别

1、土壤条件的区别

由于土大黄一般生长在高温,干旱的环境下,所以那里的土壤都是沙质土壤,土壤中含水量极少,然而大黄是一种非常喜欢湿润环境的植物,培育大黄必须要用湿润的紫色土壤,并且要经常浇水施肥。

2、分布范围的区别

土大黄一般分布在我国黄河流域以北,华北地区也有少量的土大黄种植基地,而大黄分布在我国的湿润地区,江苏安徽浙江等地都有大黄的专门养殖基地。

3、药用区别

土大黄和大黄都可以被中医用来入药,而且, 证明土大黄还可以使血管收缩,从而促进血管中的氧气交换,达到清热解毒的目的,跌打损伤烫伤等等皮肤的外伤土大黄也都可以治疗,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药物。但是大黄在治疗外伤方面就比较冷门,很少人用大黄来治病疗伤。

本品为蓼科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.的根。(英) Japanese Dock Root??

别名: 牛舌头、土大黄、野大黄。??

植物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可达1m。茎直立。基生叶长椭圆形,长10~25cm,宽4~10cm,基部心形,边缘具波状皱折,叶柄长;茎生叶较小,基部楔形,托叶鞘筒状,膜质。花序为狭长的圆锥状;花两性,花被片6,2轮,果时内轮花被片增大,卵状心形,边缘有不整齐的齿,全部生有瘤状突起;雄蕊6;柱头3。瘦果宽卵形,具3棱,黑褐色,有光泽。花期4~5月,果期5~6月。生于山野、路旁或湿地。分布华东、中南及四川。??

采制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??

性状:根类圆锥形,长6~18cm,直径0.8~18cm根头部有茎基残余及支根痕。根部表面棕灰色,具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样疤痕。质硬易折断,折断面黄灰色颗粒状。有特殊香气,味微苦涩。??

化学成分:含大黄素(emodin)、大黄酚〔chrysophanol)、大黄素甲醚(physcio-n)、酸模素(nepodin)、鞣质等。?

性味:性寒,味苦。??

功能主治: 清热解毒,杀虫止痒,通便。用于皮肤病、疥癣、各种出血、肝炎及各种炎症。?

今天关于“大黄有什么功效?”的探讨就到这里了。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“大黄有什么功效?”,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。

分享到:

请输入搜索内容

最新标签

NEWSTAG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