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一丰文章网网!

一丰文章网

你想看的都在这里
一丰文章网
当前位置:

降肝火的中药方

来源:运动养生 时间:09-14 10:58:06浏览0次

降肝火的中药方

大家好,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降肝火的中药方的问题。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,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,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。

文章目录列表:

降肝火的中药方

2.痤疮有什么金方?

1、夏枯草

说到夏枯草,或许大家一点都不陌生,一味清热去火的常用中草药。也在许多夏日凉茶制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尤其是广东的凉茶,夏枯草是重要原料。其实,夏枯草的功效远远不止清热去火这么简单。夏枯草性寒、味甘辛、微苦,入肝、胆经。具有化痰止咳、消肿祛瘀、降血压的功效。

夏枯草煮水喝,可起到清肝火、降血压之功效,适于体内干热、熬夜后出现头晕、头痛及眼红者服用。也可以用其和瘦肉一并熬成粥。具体做法是用夏枯草10克、猪瘦肉50-100克与适量的水一起煲,煮至肉熟后,再加盐少许调味,吃肉喝汁,每日1次。

2、菊花

菊花富含维生素A,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,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眼疾的良药。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、双目明亮,还有养肝护肝的功效,特别对肝火旺、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。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人,尤其是常使用电脑的人,不妨多喝些菊花茶。

去肝火推荐枸杞菊花茶,枸杞子、菊花适量,开水冲泡饮用。除养眼外,还适用于血虚兼有肝热的干眼患者。

3、柴胡

柴胡性凉、微寒,入肝、胆二经,有和解退热、护肝解郁的作用。常用于治疗肝经郁火、内伤胁痛、疟疾、口苦目眩等证。中医治疗传染性肝炎的肝气郁滞型所用的柴胡疏肝散,其主要成分就是柴胡。常喝柴胡粥,同样可起到促进机体免疫、利胆、护肝等功效。

常喝柴胡粥可护肝。柴胡10克,大米100克,白糖2汤匙。将柴胡洗净放入锅里,加清水适量,煎煮后取汁液,加入大米煮粥。等米熟透放入白糖,再煮一会儿。需要注意的是,肝阳上亢、肝风内动、阴虚火旺及上逆者应忌用或慎用。

4、桑叶

新鲜脆嫩的桑叶既能清凉解毒又能补充体内的元素,具有散风除热、清肝明目的功效。此外,由于粗纤维多,能清热解毒、润肠通便、有效地缓解体内毒素堆积现象。

桑叶味苦性寒,有疏散风热、润肺润燥功效,一种药物兼有清、润两种功效实在难得。可以选用干桑叶30克泡水,每日一次,也可以与梨皮、杏仁共煮,熬成汤当作茶喝,既可防治感冒,又能养生。

5、蒲公英

吃点鲜蒲公英可以败肝火。蒲公英又名蒲公草、尿床草、奶汁草,为菊科多年生药食两用的植物,性寒,味甘微苦,入肝、胃经,含有蒲公英醇、蒲公英素、胆碱、有机酸、菊糖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成分,具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的功效。

蒲公英通常是下水焯过苦味之后,用点蒜末、生抽、香醋、香油、盐拌了端上来的。这时的蒲公英清香怡人,非常祛火,吃了以后,身体里面顿觉清爽了不少。如果肝火旺、有肝炎者不妨在春天多吃些蒲公英。

6、薄荷

薄荷叶清爽可口,有清心明目、解毒败火、疏风散热、增进食欲、帮助消化等多种保健功效。用薄荷泡茶喝,可以利用薄荷中薄荷醇、薄荷酮的疏风清热作用,而且泡茶喝之有清凉感,是清热利尿的良药。

薄荷除了用来泡茶外,还可以和豆腐一起烹炒,或者与鲫鱼一起煲汤。需要提醒的是,有夜间盗汗、烦躁不安、皮肤瘙痒、吹风容易感冒等症状的人以及脾胃虚寒、腹泻者要少吃。

7、龙胆草

龙胆草为清热燥湿类中药,性苦味寒,归肝、胆经,有清肝胆湿热、泻下焦郁火的功效,始载于《神龙本草经》就列为中品,在我国入药历史已十分悠久。

推荐龙胆草粥的做法。龙胆草10克,竹叶20克,白米100克。先用水煎龙胆草、竹叶,取汁加入白米煮成粥,代早餐食。龙胆草泻肝降火,竹叶清心除烦。适用于失眠兼急躁易怒、目赤口苦、小便黄、大便秘结,属于肝郁化火者。

8、甘草

甘草具有补气益脾、泻火解毒等作用,是防暑降温的佳品。具体来说,生甘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,而熟甘草能入中焦,有补中益气的作用。

如果您是平素爱上火的体质,一到秋天就出现口舌生疮、咽喉肿痛问题,可以选生甘草2-3片,菊花5-6朵,用开水冲泡代茶饮,即成一杯温润去火的甘草菊花茶。

9、栀子

栀子虽有显着的清火作用,但它味苦性寒,苦寒药容易伤胃,所以古代医学家采用煮粥服食的方法,既可达到清热毒治目疾的效果,又能减轻对胃的不良的刺激。这就是栀子仁粥的妙用。

栀子仁3~5克,粳米1~2两。将栀子仁碾成细末,先煮粳米为稀粥,待粥将成时,调入栀子末稍煮即可。清热,泻火,适用于目赤肿痛,急性眼结膜炎,黄疸性肝炎,胆囊炎。

10、金银花

金银花被誉为是名副其实的“降火英雄”。相对于各种降火食材、中草药来说,为什么金银花的降火功效尤其 呢?这是因为在金银花的体内含着一种重要的物质“木犀草苷”。

将金银花的花、叶加水,先用猛火,后用小火煮三分钟,滤出汤汁加冰糖后饮用。可以清热、解暑。以金银花为主的“双花饮”,适用于风热感冒、发热头痛、口渴等症。

痤疮有什么金方?

 黄连上清胶囊(今辰)清热通便、散风止痛。用于上焦风热所致的头晕脑胀,牙龈疼痛,口舌生疮、咽喉红肿、耳痛耳鸣、大便干燥、小便黄赤。下面是我整理的黄连上清胶囊说明书,欢迎阅读。

黄连上清胶囊商品介绍

 通用名:黄连上清胶囊

 生产厂家: 上海海虹实业(集团)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

 批准文号:国药准字Z20025497

 药品规格:0.4g*12粒*2板

 药品价格:¥12.7元

黄连上清胶囊说明书

 通用名称黄连上清胶囊

 商品名称黄连上清胶囊(今辰)

 拼音全码HuangLianShangQingJiaoNang(JinChen)

 主要成份黄连、大黄、连翘、薄荷、旋复花、黄芩、荆芥、栀子、防风、石膏、桔梗、黄柏、蔓荆子、白芷、甘草、川芎、菊花。辅料为淀粉。

 性状黄连上清胶囊(今辰)为胶囊。

 适应症/功能主治清热通便、散风止痛。用于上焦风热所致的头晕脑胀,牙龈疼痛,口舌生疮、咽喉红肿、耳痛耳鸣、大便干燥、小便黄赤。

 规格型号0.4g*12s*2板

 用法用量口服,一次4粒,一日2次。

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服药后可出现腹泻或伴轻度腹痛。

 禁忌孕妇禁用:脾胃虚寒者禁服。

 注意事项1.忌烟、酒及辛辣食物。2.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。3.有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糖尿病、肝病、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。4.暴发火眼者,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。5.黄连上清胶囊(今辰)不宜长期服用,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,应去医院就诊。6.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,儿童、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。7.对黄连上清胶囊(今辰)过敏者禁用,过敏体质者慎用。8.黄连上清胶囊(今辰)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。9.儿童必须在 监护下使用。10.请将黄连上清胶囊(今辰)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。11.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,使用黄连上清胶囊(今辰)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。

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,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。

 贮藏密封。

 包装0.4g*12s*2板/盒。

 有效期24月

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497

 生产企业上海海虹实业(集团)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

 主要成份黄连、大黄、连翘、薄荷、旋复花、黄芩、荆芥、栀子、防风、石膏、桔梗、黄柏、蔓荆子、白芷、甘草、川芎、菊花。辅料为淀粉。

 黄连上清胶囊(今辰)的功效与作用黄连上清胶囊(今辰)清热通便、散风止痛。用于上焦风热所致的头晕脑胀,牙龈疼痛,口舌生疮、咽喉红肿、耳痛耳鸣、大便干燥、小便黄赤。

黄连上清胶囊使用常见问题

 问:黄连上清胶囊(今辰)要注意什么?

血热吃什么中成药调理?

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,表现为粉刺、丘疹、脓疱、结节、囊肿及瘢痕,好发于面、背、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。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、面粉渣、酒刺、粉花疮等。

本病的临床表现为:多发于15~30岁的青年男女,皮损初始为粉刺,分开放性及闭合性两种。开放粉刺亦称黑头粉刺,闭合粉刺亦称白头粉刺。粉刺可发展为炎性丘疹、脓丘疹或脓疱、结节及囊肿等。临床上常以炎性丘疹最多见,亦可数种皮损并存,伴轻微痒痛,病程慢性,时轻时重,常持续数年或到中年缓解而愈。

(一)内治方方一清上防风汤来源《万病回春》组成黄连、黄芩、栀子、荆芥、防风、川芎、桔梗、枳壳、薄荷、生甘草各6克,白芷、连翘各10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二竹叶柳蒡汤来源《先醒斋医学广笔记》组成干柳枝30克,荆芥、蝉蜕、薄荷、淡竹叶各8克,炒牛蒡子、玄参、麦门冬各10克,知母、葛根各15克,生甘草6克。

功效清肺透邪,宣通气机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三清上黄芩汤来源陕西中医,1985;6(6)

组成黄芩、金银花、荆芥、玄参、生地黄、白芷、牛蒡子各10克,粉葛根15克,红花3克,甘草5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,疏风止痒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四三皮四物汤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,1988:(3)

组成地骨皮,白鲜皮,牡丹皮,生地黄,赤芍,当归,川芎,川牛膝。

功效调营和血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一般于月经净后12~15天服药,连服6~9剂。共服3个月经周期。闭经者服完9剂,间隔20天后再服9剂。

备注忌用香粉或化妆品。

方五消痤洁荣丸来源黑龙江中医药,1990:(6)

组成马齿苋30克,黄芩15克,栀子15克,丹参30克,赤芍15克,当归15克,苦参15克,茯苓15克。

功效清热泻火,凉血化瘀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六增液承气汤加味来源湖北中医杂志,1991:(1)

组成玄参15克,麦门冬12克,生大黄10克,生地黄20克,芒硝6克,白花蛇舌草30克,生山楂10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凉血养阴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备注取药渣,另加芒硝44克,白花蛇舌草120克,加水1升,煎水熏洗患处,每日4~5次,每次20分钟,20天为1疗程。

方七枇杷菊花粥来源《男女奇效良方》组成枇杷叶9克,菊花9克,生石膏15克,粳米60克。

功效清胃泻肺。

用法诸药用布包好,加水3碗煎成2碗,再入粳米煮熟。每日1剂,日服三次,连服10~15剂。

方八桃仁山楂粥来源《男女奇效良方》组成桃仁9克,山楂9克,贝母9克,荷叶半张,粳米60克。

功效活血化瘀,消痰软坚。

用法先把前四味药煎成汤,去渣后加入粳米煮粥。每日1剂,日服三次,共服30天。

方九验方一来源《妙方神医》组成枇杷叶9克,桑白皮9克,黄连6克,牡丹皮6克,黄芩9克,甘草6克。

功效清热凉血,解毒消疮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十验方二来源《妙方神医》组成玄参12克,生地黄15克,黄芩8克,生石膏12克,制大黄9克,侧柏叶12克,生山楂12克,桑白皮9克,蝉蜕6克。

功效养阴清热,通腑泄浊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十一验方三来源《妙方神医》组成连翘、川芎、白芷、黄芩、黄连、寸冬、荆芥、桑白皮、栀子、贝母、甘草各3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养阴化痰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备注饭后服用。

方十二验方四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枇杷叶、黄芩、生地黄、山栀子各9克,桑白皮、茵陈各12克,生石膏30克,知母、蝉蜕、生甘草各6克。

功效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十三验方五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蒲公英、生薏苡仁、车前草、茵陈、黄芩各12克,生地黄30克,赤芍、黄柏、山栀子各9克,生大黄、生甘草各6克。

功效滋阴养血,利湿解毒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十四验方六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枇杷叶、桑白皮、金银花、夏枯草、黄芩各12克,生甘草6克,海浮石15克。

功效清肺化痰,清热解毒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十五验方七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白花蛇舌草60克,生枇杷叶15克,当归、生山栀子、黄柏各9克,黄连、甘草各3克,桑白皮12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下气和胃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十六验方八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党参、茯苓、白术、淮山药、车前子、白花蛇舌草、陈皮各10克,白芥子、姜半夏、丹参各6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健脾化痰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十七验方九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利湿热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十八验方十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桑白皮、枇杷叶、焦山栀子、连翘、赤芍各9克,黄芩、牡丹皮、红花、凌霄花各6克,生地黄、金银花、冬瓜仁各12克。

功效清肺解毒,利湿解毒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十九验方十一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姜半夏、连翘、丹参、茯苓各12克,陈皮、浙贝母各9克,桃仁、苍术、当归尾、红花、生地黄、赤芍各6克,酒大黄4.5克,升麻3克。

功效理气化痰,活血解毒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二十验方十二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冬瓜子、柏子仁、茯苓、冬瓜仁各10克。

功效利水通淋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二十一验方十三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木兰皮10克,栀子仁12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利湿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二十二验方十四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麻黄、杏仁各10克,炙甘草6克。

功效宣肺解表,补益中气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二十三验方十五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龙骨、牡蛎各30克,金银花、野菊花、紫花地丁、蒲公英、天葵子各10克。

功效平肝潜阳,清热解毒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二十四验方十六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川芎、当归、赤芍、生地黄、防风、葛根、天花粉、连翘,红花各3克,黄芩6克,薄荷1.5克。

功效养血活血,清热解毒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二十五验方十七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连翘、白芷、黄连、荆芥、桑白皮、贝母、甘草各6克,栀子、黄芩各9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凉血化痰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二十六验方十八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桑白皮、当归、枇杷叶、黄芩、栀子、茜草、丹参各15克,连翘20克,白花蛇舌草25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凉血活血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二十七枇杷清肺饮加减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枇杷叶、桑白皮各15克,党参、甘草、黄连、黄柏、黄芩、益母草各9克。

功效清肺胃热,养阴利肺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二十八疏肝活血汤加减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柴胡、薄荷、黄芩、栀子、当归尾、赤芍、红花、莪术、陈皮各9克,甘草6克。

功效疏肝清热,活血化瘀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二十九化瘀散结丸加减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昆布、海藻,炒三棱、夏枯草、陈皮、制半夏各10克,当归尾、赤芍、桃仁、红花各6克,益母草、金银花各12克。

功效活血化瘀,消痰软坚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三十仙方活命饮加减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金银花、天花粉、贝母、乳香、没药、穿山甲、黄芪各12克,陈皮、防风、当归、黄芩各10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活血散结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三十一凉血清肺饮加减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生地黄、生石膏各30克,牡丹皮、赤芍、黄芩、知母、泽兰、香附各10克,桑白皮、枇杷叶各12克,甘草6克。

功效凉血清肺,化瘀理气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三十二痤愈汤加减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荆芥12克,防风、桔梗、当归、枳壳、栀子、连翘各9克,甘草、黄芩、黄连、川芎、白芷各6克,薄荷3克。

功能:疏风清肺散热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三十三茵陈蒿汤加减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茵陈30克,栀子、黄芩、益母草、大青叶、白鲜皮各12克,大黄、甘草各6克。

功效清热化湿通腑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三十四痤一方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生地黄、生石膏各30克,牡丹皮、赤芍、黄芩、枇杷叶、桑白皮各10克,甘草6克。

功效清肺胃经热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三十五痤二方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当归、川芎、赤芍、陈皮、红花、黄芩各10克,甘草6克,生地黄15克。

功效凉血活血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三十六痤疮汤来源《新编处方药物手册》组成生地黄、牡丹皮、红花、当归、香附、三棱、赤芍、益母草、荆芥穗炭、乌药、地肤子。

功效清热凉血,活血散瘀。

用法每日1剂,水煎2遍约得药液300毫升,分2次服。

方三十七痤疮饮来源《疑难杂症验方》组成白蒺藜12克,生海蛤18克(先煎),牡丹皮6克,金银花12克,地丁15克,地榆15克,龙胆草12克,白鲜皮12克,滑石块12克,连翘10克,川牛膝12克。

功能凉血祛湿,清热解毒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三十八粉刺汤来源《难证奇方妙用》组成麻黄3克,连翘10克,赤小豆20克,细辛3克,红花4.5克,丹参6克,泽泻8克,车前草12克,茯苓15克,神曲10克,红山楂10克,甘草6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化瘀利湿。

用法煎汤代茶,日服数次,并用药液洗患部,每次10分钟,早晚各1次。

方三十九痤疮煎来源《难证奇方妙用》组成金银花10克,枇杷叶10克,桑白皮9克,紫草12克,赤芍10克,牡丹皮12克,土茯苓15克,黄连6克,黄柏9克,酒大黄6克,生甘草3克。

功效清肺胃热。

用法日1剂,水煎分2次温服,并用少许药液洗局部,日2次。

方四十美容饮来源《难证奇方妙用》组成杭菊花10克,霜桑叶10克,生枇杷叶(去毛)10克,天门冬12克,黄芩12克,细生地黄10克,白茅根12克,白鲜皮10克,地肤子10克,牛蒡子6克,白芷6克,桔梗9克,茵陈9克,牡丹皮9克,桑白皮10克。

功效疏风清热,解毒美容。

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,7剂为1疗程。

方四十一疏风清肺消痤饮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,1994:13(3)

组成黄芩、蒲公英各12克,金银花、天花粉各15克,蝉蜕9克,白鲜皮、栀子、紫草、柴胡、炙穿山甲各10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化瘀散结,和血通络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四十二加味香砂六君汤来源《名医 绝招新编》组成党参10克,茯苓12克,白术10克,砂仁6克,半夏6克,神曲10克,干姜4克,香附10克,吴茱萸3克,枳壳10克,陈皮10克,甘草3克。

功效健脾温中和胃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四十三痤疮方来源黑龙江中医药,1995:(5)

组成防风25克,荆芥35克,连翘20克,当归、川芎、栀子、黄芩各15克,白芷、薄荷、桔梗、黄连、苍术、甘草各10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散结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四十四痤疮散来源广西中医药,1995:(5)

组成生地黄30克,金银花、连翘、夏枯草、玄参、黄芩、布渣叶各15克,赤芍12克,桑白皮10克,防风9克,栀子、枳壳、甘草各6克。

功效凉血清肺,祛风止痒。

用法每天1剂,水煎服。

备注15天为1疗程,可连续服2~3个疗程。

方四十五石膏四黄汤来源四川中医,1995:(10)

组成生石膏30克,黄连、黄柏、连翘各10克,黄芩、生地黄、赤芍各12克,大黄(后下)、蝉蜕各8克,金银花20克,生甘草5克。

功效清热泻火解毒,凉血活血化斑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四十六消痤汤来源中医研究,1996:9(3)

组成大黄5克(后下),黄芩10克,水牛角30克(先煎),菊花、紫草、苦参各15克,七叶一枝花、生地黄、葫芦茶各20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攻积散结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方四十七清热燥湿汤来源山西中医,1996:12(6)

组成黄柏15克,苍术15克,薏苡仁50克,金银花50克,连翘25克,蒲公英50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健脾燥湿。

用法水煎服,日1剂。

(二)外治方方一验方一来源《中医家用验方1000则》组成皂角30克,透骨草30克。

功效拔毒消肿,祛风除湿。

用法加水1升,煮沸20分钟后去渣外洗,每日1次。

方二验方二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天花粉、香附、白牵牛、甘松、香附各20克,宫粉、大黄、藁本、白蔹、白芨、白芷、白附子各15克,皂荚(去皮、子)500克。

功效清热燥湿,袪痰散结。

用法共研细末,每以少许擦面。

方三验方三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滑石15克,黄蜡3克,巴豆5个。

功效清热祛痰,祛湿敛疮。

用法上药各研细末,每用少许,如常法洗面。

方四验方四来源《妙方神医》组成枯矾30克,生硫黄,白附子各6克。

功效燥湿解毒,杀虫祛风。

用法上药共为细末,津唾调搽,临睡上药,次日晨冼去。

方五验方五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大黄、黄柏、黄芩、苦参各等份。

功效清热解毒燥湿。

用法研细末。上药10~15克,加入蒸馏水100毫升,医用石炭酸1毫升。临用时摇匀,外搽。

方六验方六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京红粉、轻粉、元明粉等量。

功效消脓祛腐,散结消痞。

用法研细末,用温水调涂患处。

方七验方七来源《皮肤病调养与护理》组成白蔹6克,杏仁15克,鸡屎白3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祛风解毒。

制法研细末。

用法温开水调外搽患处,每天2次。

方八验方八来源《皮肤病调养与护理》组成白矾、白酒各适量。

功效祛痰燥湿。

制法白矾研细末,白酒调成糊状。

用法外涂,日1~2次。

方九验方九来源《妙方神医》组成轻粉、黄芩、白芷、连翘、白附子、防风各3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杀虫祛风。

用法上药共为细末.和蜜为丸,每日洗面时擦数次,临睡时洗面再擦之。

方十验方十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煅石膏、枯矾、浙贝母、硫黄各10克,冰片3克。

功效收敛杀虫。

用法共研细末,稀蜜水调搽。

方十一验方十一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轻粉、黄芩、白芷、白附子、防风各3克。

功效清热祛风,润肤增白。

用法上药各研细末和匀,蜜调为丸,于每日洗面时,以丸涂擦数遍,日2次。

方十二验方十二来源《皮肤病调养与护理》组成浮萍250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祛风利水。

制法浮萍曝晒至干枯,研为细末,调入白蜜拌匀。

用法每日临睡觉前搽,次晨冼去。

方十三验方十三来源《皮肤病调养与护理》组成蜂蜜30克,白丁香10粒。

功效解毒消肿。

制法将白丁香浸在蜂蜜中。

用法早晨、夜晚点在患处,每天2次。

方十四验方十四来源《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组成大枫子仁、杏仁、核桃仁、红粉、樟脑各30克。

功效祛风燥湿,攻毒杀虫。

用法一同研细如泥,如太干加麻油少许调匀。每日搽一次。

方十五颠倒散来源《医宗金鉴》组成大黄、硫黄各等份。

功效清热解毒杀虫。

用法研细末,茶水调擦。

方十六痤疮搽剂来源《男女奇效良方》组成硫黄5克,枯矾10克,生大黄5克,黄连3克,黄柏3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活血行瘀。

制法上五味,共研极细末,过筛,加冷开水70毫升,和匀,装瓶备用。

用法每晚临睡前将药液摇匀,用消毒脱脂棉蘸稀糊状药液擦于患处,第二天晨起洗脸时擦去,连用7~30天。

方十七真君妙贴散来源《男女奇效良方》组成明净硫黄5000克为末,荞面、白面各2500克。

功效除热解毒、润肤白面。

用法上药混合,清水微拌。干湿得宜,木箱内晒成面片,单纸包裹,风中阴干收用,用时再研极细,用新水调敷患处,次日晨起后洗去。

方十八土瓜膏来源《男女奇效良方》组成土瓜根60克。

功效泻热消瘀。

制法捣细为散,以浆水和研成膏,瓷瓶中盛贮。

用法取适量外用,每日2次。

方十九山慈菇散来源《皮肤病调养与护理》组成山慈菇。

功效清热解毒,消痈散结。

制法研细末,温开水调成糊状。

用法夜间临睡前涂敷患处。

方二十8071搽剂来源湖南中医杂志,1990:(1)

组成赤石脂、密陀僧、硫黄、樟脑、天仙子、白果各10克,冰片3克。

功效收湿散结,清热化瘀。

制法上药共为细末,加入75%乙醇溶液300毫升中,分瓶装之,密封5天后即可。

用法用前先将药物充分摇匀,以棉签蘸药外擦皮损处,早晚各1次,10天为1疗程。

方二十一白牵牛方来源《妙方神医》组成白牵牛适量。

功效利水杀虫。

用法白牵牛酒浸为细末,外搽。

方二十二二白散来源《赵炳南临床经验集》组成白石脂30克,白蔹30克,苦杏仁30克。

功效清热解毒,化痰散结。

用法上药共为细末,用鸡蛋清调敷外用。

备注慎勿入目。

方二十三颠倒交泰膏来源黑龙江中医药,1996:(3)

组成硫黄粉3克,大黄粉7克,黄连粉7克,肉桂粉2克,生姜10克。

功效引火归原,散结郁热。

用法将生姜捣碎成泥状,加少量鸡蛋清同诸药末调匀,分涂两块纱布上,敷贴两侧足底涌泉穴,绷带裹紧,以舒适为度,隔日换药1次,5日为1个疗程。

方二十四硫贝散来源《皮肤病调养与护理》组成硫黄、浙贝母、煅石膏、枯矾各10克,冰片3克。

功效清热化痰,散结解毒。

制法上药研细末。

用法稀蜜水调外敷,日1~2次。

四气五味与中草药的关系

血热吃什么药?

一、中药

  (1)生地黄。味甘性苦,寒。有清热凉血的作用。

  (2)犀角。味苦,寒。犀角可以凉血止血。患者可以做犀角地黄汤。同时可以解毒化斑,清除身上的斑疹,还有热毒。

  (3)紫草。味苦性寒,可以归心肝经。紫草可以凉血活血。还可以去除湿疹,外阴 烫伤的情况,如果是性寒滑,脾虚便溏的患者,不要吃。

  (4)赤芍。味苦微寒,可以归肝经。赤芍可以清热凉血,这对于血热发斑疹的情况也有效果,同时可以祛瘀止痛,对于女性的痛经,臃肿,效果也不错。

二、中成药。

  (1)六味地黄丸。可以滋阴补肾,同时用于肾阴亏损,头晕耳鸣的患者。

  (2)知柏地黄丸。可以滋阴降火!如果患者出现潮热盗汗,耳鸣遗精的情况,可以使用。

  血热如何进行饮食调理?

  一桑葚蜂蜜饮,把桑葚洗净,然后加水煎取汁液,同时加入蜂蜜煮沸,冷却后,即可食用。

  二黑豆雪梨汤,把梨切片儿加入黑豆一起炖烂,吃梨喝汤。

  三鲜空心菜饮,空心菜荸荠煮汤服用。

  四侧柏桑葚膏,把侧柏叶用水蒸20分钟,20分钟去渣,然后放入到桑葚里面一起小火煎半小时,加入蜂蜜熬成膏。

  血热是一种病理状态,出现血热以后,虽不是什么大病,但是,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困扰,所以,在出现血热后,可以吃一些药来调理。进行药物调理的同时,也可以进行饮食调理,因为饮食是最没有副作用,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方法。

  药物中的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五种不同之滋味,不同的药味,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。此外,尚有淡、涩二味,习惯上淡附于甘,酸与涩功效相似,不另立淡涩,仍以五味为主。

  1、辛味 口尝有麻辣或清凉感,有的具香气,能发散解表、行气活血、温肾壮阳,适用于外感表症、气滞血瘀症、风寒痹症、肾阳虚亏症等。如荆芥、紫苏、陈皮、木香、当归、郁金、韭菜子、蛇床子、菟丝于等。

  2、甘味 口尝味甜,能调和脾胃、补益气血、缓急止痛,适用于机体虚弱,功能不足之症,和某些拘急挛痛,并能调和药性,如甘草、党参、熟地、饴糖、黄精、枸杞子等。

  淡味 能渗湿利水,治疗水肿、泄泻、淋浊、癃闭、小便不利等症,如茯苓、猪苓、泽泻。

  3、酸(涩)味 具收敛、固涩作用,适用于自汗、盗汗、久泻脱肛、尿 失禁、遗精带下、崩漏下血等症。如龙骨、牡蛎、山茱萸、赤石指、禹余粮、 、桑蝶蛸、覆盆子、芡实、莲子、金樱子、陈棕炭、仙鹤取等。

  4、苦味 能清热解毒、燥湿、泻火、降气、通便,适用于热症,湿热症、痈肿疮疡、喘咳、呕恶等症,如山栀、大黄、黄连、苦参、杏仁、厚朴等。

  5、咸味 能软坚散结、泻下通便、平肝潜阳,适用于大便秘结、瘰疬痰核、瘿瘤、肝阳头痛眩晕,如海藻、昆布、芒硝、肉苁蓉、羚羊角、石决明等。

  气(性)、味是药物性能的两个方面,两者密切联系,共存于一体之中,决定着药物不同的功能和主治,因此,必须把气和味两者结合起来分析,才能做到对药物的全面认识和正确使用。如同性药物有五味之差,同味药物各有四气之不同,同一温性药物有辛温(苏叶、生姜),酸温(五味子、山萸肉)、甘温(党参、白术)、苦温(苍术、厚朴)、咸温(蛤蚧、肉苁蓉);同一辛味药物有辛寒(浮萍)、辛凉(薄荷)、辛

  温(荆芥)、辛热(附子)、辛平(佩兰)。性味组合相同的同类药物,其主要作用大致相近,如苏叶、荆芥、葱白均辛温,都有发汗解毒的作用。性味不同的药物,功效有别;性同味异、味同性异功效上有相同和相异之点,如同为寒性之药,它们共同之处为清热,由于味异而不同之点更多,栀于苦寒清热泻火、凉血解毒,芦根甘寒清热生津,浮萍辛寒疏散风热、利水退肿;地龙咸寒清热定凉,通痹平喘,五倍子酸寒

  收敛降火。又如同为甘味之药,共同之处均有补益作用,然黄芪人参甘温补气、石斛、天花粉甘寒清热生津,柏子仁甘平养心安神。更有一性而兼两种以上味者,体现了药物作用的多面性,如桂枝辛甘温,当归甘辛温,按药物功效之主次,药物的味亦有一定的序列。

  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,如何研究中药的作用,仅仅依据药物的四气五味是远远不够的,各种药物的作用,都是它含有成分的生理效应,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,如辛味药含挥发油、皂甙,甘味药含糖类及一些营养物质,酸味药含有机酸等,苦味药含生物碱、黄酮类物质,咸味药含有一些无机盐类物质,所以必须引进现代药化、药理等科技知识加以研究、整理、提高。

好了,关于“降肝火的中药方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。希望大家能够对“降肝火的中药方”有更深入的了解,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。

分享到:

请输入搜索内容

最新标签

NEWSTAGS